摘录-《当下的力量》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感到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不会突然间就变成仇恨,当然真正的喜悦也不会转变成痛苦。如我说过的一样,即使在你开悟之前——在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之前,你可能会短暂地感到真正的喜悦、真正的爱或者深沉的内在平静。 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恰恰相反,如果内心的平和是以意识水平的下降作为代价,如果获得宁静的代价是变得缺乏生命力与警觉性的话,那它们就不值得拥有。 当思维与智力联结起来时,它将会变成一个多么伟大的工具。 当思维空白出现时,感受爱、喜悦或短暂的宁静都是有可能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当感受到极大美感、极度恐惧或体力受到极度挑战时,才能引起思维的暂时失语,这时,思维空白才会产生。当这种思维空白产生时,突然,你就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状态中,有一种微妙却很强烈的喜悦、爱与平和。 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的情绪认同之中,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 注意:如果思维被正确利用的话,它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当,它的危害则相当大。准确地说,不是你利用思维的方式不对——基本上你根本没有利用它,而是它在利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思维、你的大脑,其实这只是种幻觉,这个工具已然控制了你。 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小我”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这里,我所指的是虚假的自我,它是我们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而产生的。 每次,当你在思维中创造空白时,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更强。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 它是你的本质,只有当你感觉到临在时,你才会立即领会到“我是”的真谛。 除非你停止从思维认同中获取你的自我感,否则你将不会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只有停止思维认同,你的思维才会丧失它的力量,本体才会以你原来的本性显露出来。 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由于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此种痛苦,而我们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然后,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你同样还会认识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如美貌、爱情、创造力、欢乐、内在的宁静等,都来自大脑之外。你开始觉醒了。 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 换句话说,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 如果你不想再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痛苦,不想再增加你心中过去的痛苦,那么请你不要再创造时间,或者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 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成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比如,我观察到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人,更容易从言语上或身体上遭受其他愤怒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攻击。这是因为他们散发着强烈的愤怒波动,被某人无意识地接收,从而引爆了这个人自己内心潜伏的愤怒。 佛陀说人类的痛苦源于欲望或贪婪,如果你要摆脱痛苦,你就必须摆脱欲望。 不是引用佛的话,而是变成佛,成为觉醒的人,这才是“佛”这个词的含义。 研究显示,强烈的情感甚至会导致身体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代表着情绪的身体层面或物质层面。当然,你通常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维模式,通常只有通过观察你的情感,你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 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活力。 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 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 停止创造当下的痛苦并且瓦解过去的痛苦——这是我下面将要谈的内容。 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你是谁的终极真理,而是你当时思维状态的相对真实。 那个声音不停地在评论、推测、批判、比较、抱怨、选择好恶等。这种声音可能与你当下所在的情况无关,它可能是关于过去或未来的一些事情,它可能是在回忆往昔,或是在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它经常想象事情可能会出差错,或产生不利的后果,这就是杞人忧天。 这就是我说的“观察思考者”的含义,换句话说: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一旦你被痛苦所控制,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 请你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 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 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相伴。 一旦你不再认同你的思维,不管你是对还是错,对于你的自我感觉来说都没有区别,所以那种迫切希望胜过对方的欲望,以及深深地希望自己是正确的那种无意识状态(其实是某种形式的暴力)将会消失。 因为死亡来临时,会带走所有不能代表你的东西。生命的秘密在于:“在你死亡之前死亡”——并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死亡。 因此,一旦你认识到无意识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认同(当然还包括情感认同),你就可以逐步走出这个阴影了。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 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注定要在世上走一遭,好完成一个深刻的内在转变。 禅宗的传统里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若非当下,何时?” 请把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作为一种习惯,当不需要关注过去和未来时,把你的注意力从它们之中解放出来。 请多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至少像你关注让你有反应的人或事情一样。 这时,另外一个不属于思维的东西就来临了:观察者的临在。 这样你将会感觉到一些比你所有观察到的更为有力量的东西:在思维背后,那个宁静的、观察的临在本身——宁静的观察者。 当然可以,但是你不会去幻想未来有任何事情或任何人将拯救你或使你开心。 尊重每一件事,却又不在乎这一切。 身体形式有生和死,但是你意识到了处于形式之下的永恒的东西。你知道真理是不会受到威胁的。 开悟的人通常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但是他们对时间的关注仍然同时进行着。换句话说,他们会继续利用钟表时间,但是他们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 找到通向生命的窄门,那就是所谓的当下。 就你的生活情境而言,你可能还是需要得到或要求一些东西,因为这是一个有形有相的、有得有失的世界。 所以,你应该随时为新的事物或问题的解决方案腾出一定的空间,这样你就会发现在生活情境之下的生命。 当这变为你的存在状态时,你怎会不取得成功呢?你已经成功了。 这样钟表时间就变成了心理时间。这时,你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场奇妙的探险,它变成了一个为了达到目标、获得成就的强迫性需要。你不会再看到路边的花朵或闻到它的芬芳,也不会觉察到存在于当下的围绕着你生命的美丽和奇迹。 还有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类在疯狂之下是有理智的,而现在你就可以找到一些治疗和拯救方法。 尤有甚之,任何消极的内心状态都是具有传染性的: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 你的压力很大吗?你是否太忙于进入未来,而把当下变成你达到未来目标的手段?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 许多人在他们的思维中陷得太深,所以自然界的美丽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将你的注意力导向内在,观察你的内心所发生的事情。你的大脑在创造什么样的思维?你有何感觉?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体上。你有紧张的感觉吗?一旦你发现了一些低度、不安的背景噪声,请观察你以何种方式回避、抗拒或否认生命来否定当下。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与相关的人谈话,全面地表达你的感受,或者摆脱由你思维所创造的消极观点,因为你的负面思维除了加强你虚假的自我感之外不会有任何好处,承认它的无益处是非常重要的。 这简直令人无法相信,但这却又是一个事实:人类是一个精神失常并且非常病态的物种。这不是批判,而是事实。 或者,索性丢下所有的事情安静地在公园的长凳上坐着。但是,当你这样做时,请观察你的思维。它可能会说:“你应该去工作。你正在浪费时间。”请观察你的思维,并冲着它微笑。 在你寻求真理时,请不要将注意力移到别处,因为只有在你的身体内,你才能找到真理。 转化是通过身体而不是远离身体来完成的。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你很难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联结时,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有意识的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冥想方式,它会逐渐使你与你的身体相联结。 我们可以这样说:别用你的大脑思考问题,而是用你的身体去思考问题。 如果你能感受得到自己的情绪,就离你的内在身体不远了。但如果你主要是认同你的思维,这种距离就比较大了。在你进入内在身体之前,你需要将意识带进你的情绪之中。 记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不是幸福。比如,当你深爱的人去世,或者你感到死亡正在向你靠近,你绝不会感到幸福,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你可能会悲伤和流泪,但是如果你放弃了抗拒,在你的悲伤下面你就会感觉到深深的宁静与安详以及神圣的存在。这就是存在的彰显,这就是内心的平静,这种善没有对立面。 ...

三月 24, 2025 · 1 分钟 · anoya

摘录-《别想太多啦》

父母对孩子干涉过多,孩子可能更不愿意听话。于是,父母干脆态度急转,说:“如果现在不听话,以后就不管你了。”这两种极端的养育方式,我们都应该避免。由于孩子害怕父母不管自己,便会更依赖父母,最终孩子就无法走向自立。 也许有人觉得愿望太小,是消极的表现。年轻时,当我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设想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只是暂时借给别人。这听起来有点荒诞,假装自己拥有某物,虽然思维方式不恰当,但能抑制人频频产生的欲望。 与其这样,不如认识生活中他人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帮助,对人生的感知会更丰富。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误以为自己一个人什么都能做,失去谦逊之心,就会变得孤独傲慢。 认为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这样的想法不值得自豪,还会被周围人取笑,觉得你只是自以为了不起。 即使孤独,也不要孤立。不要因为求之不得,就说“我什么都不需要”之类的话,这就像孩子自暴自弃的做法。 烦恼的人无法客观地把握自己的内心状态。这时,如果有人问他:“你是在烦恼,还是在思考?”他就可能恢复冷静状态,重新思考问题。 如果有人责怪你笨拙,你可以说:“聪明的人不能专心一事,四处参与却一事无成,我可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俗话说:“痛苦两人分担就会减半,快乐与人分享就会倍增。”朋友是人生的财富。 更何况,即使是好朋友,也可能随着周围条件的变化而日渐疏远。如果过度在意,反而让这段关系成为自己的羁绊。 我们习惯于以二元论思维简单地理解各种事情,结果陷入迷惘、烦恼中。 与其在意人际关系的好坏,不如关注自己的好恶之心。试着主动去喜欢别人,人生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月 1, 2025 · 1 分钟 · anoya

摘录-《忏悔录》

我们终于坠入了深渊;我们问上帝:“你为什么把我造得如此软弱?”上帝不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他只是对我们的良心说:“我虽把你造得太软弱,以致使你不能走出深渊,但是,我原先是把你造得够坚强的,坚强到足以使你不会掉进去。” 然而,正是由于我行事过于小心、过于隐秘和过于谨慎,反而使我所做的事没有一件取得了成功;我之所以很少赢得女人们的青睐,正是由于我太喜爱她们的缘故。 我的心灵曾一再经受命运的考验,但它所感到的真正幸福和真正痛苦,都与命运无关;正是在我衣食无忧、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我才感到我是世上最不幸的人。 其实,恰恰相反,原来以为会毁灭我的这件事情,反而挽救了我,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挽救了我。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一则笑话说:一个萨瓦省的大公已经走出巴黎城很远,才想起一句如何回答一个说话粗野的巴黎商人的话,转过头去对着巴黎的方向大声骂道:“巴黎的商人,当心你的狗头。”我认为,我的情况同那个萨瓦省的大公是完全一样的:只会放马后炮。 如果我手里拿着笔,坐在桌前面对稿纸,我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我只有在山石和林木之间散步的时候,在夜里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我才能开动脑筋构思。 啊!各位读者,你们错了,因为我从以吻手结束的恋情中得到的乐趣,比你们从以吻手开始的恋情中得到的乐趣多得多。 我到安纳西的时候,她已经在那里待了六年了。她是本世纪开头那一年诞生的,这一年正好二十八岁。她的美,不在容貌上,而在风度上,因此,她的美能经久不衰,永远保持着少女时候的风采。她的态度和蔼可亲,目光温柔,时时流露出天使般的微笑。她的嘴和我的嘴一般大;她灰白色的头发,与别人的灰白色头发不一样,因为它们有不同寻常的美,漫不经心地随便一梳,便特别吸引人的眼球。她的个子不高,甚至显得有点儿矮小,体态微胖,但没有一点儿不匀称的地方。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哪一个女人的头、胸脯、手和胳臂是像她的头、胸脯、手和胳臂那样好的了。 如果大家都忙,那就只有在有事要商量的时候才说话,而一旦大家都不忙了,那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没完,这是最令人讨厌和不愉快的事情。 我行年即将二十五岁,还依然一无所知,要想充实自己,就必须争分夺秒地好好利用时间。由于我不知道命运或死神什么时候来终止我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下定决心,不论情况如何,我都要对各门学科获得一些基本的知识,这既是为了试探一下我有多大的天资,也是为了亲自判断我究竟是研究哪一门学问才好。 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那么多好人,而到了老年遇到的好人却那么少呢?是不是好人绝种了?不是的;而是由于今天我去寻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不是当年遇到好人的社会阶层了。在平民中间,尽管巨大的热情只偶尔才流露,但自然的感情则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层社会,人的自然的感情被窒息了。上层社会的人所说的感情,实际是从利益出发,虚情假意,停留在口头上的。 人们不要以为这种想法只有天主教徒才有,其实,其他一切死守教条的教会的教士都是这样。在这样的教会里,他们关心的不是一个人做什么,而是看他是否忠于信仰。 人们常说:利剑终归要损伤剑鞘的。 一个人只要一开始决心做学问,他首先发现的第一个现象是:各门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因而是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互相阐释的,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尽管人的精力不能把所有的学科全都掌握,而只能把其中的一种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但是,如果他对其他的学科一点儿也不了解,那他对他主攻的那门学科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弄懂的问题。 他成天都是那样高高兴兴的,对人极其真诚和朴实;他既有天生的才能,也有后天的修养。 他对我说了一句经常回荡在我脑际的话;他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了解他人心中所想的,那么,自谦的人就会比自负的人多。” 我对她纯洁的心和冷静的头脑最了解,所以深深相信她之所以这样自荐枕席,绝对不是为了贪图肉欲的快乐。 这是我第一次从钻研学问中明白的大道理:行事要多思考,要多权衡利与弊。 凡是事后会带来痛苦的快乐,我都不去追求,我对这种快乐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因为我追求的是纯洁的快乐;明知事后一定会后悔的快乐,就绝对不是我所说的纯洁的快乐。 她永远是那样迷人,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是如此,只不过她的身材稍微有点儿发胖,而其他方面,则同过去完全是一样的,眼睛还是那么明亮,皮肤还是那么细嫩,胸脯还是那么丰满,容貌还是那么楚楚动人,而且还是那么一头美丽的金发,还是那么活泼的性格,声音还是少女时候那样银铃般的清脆,使我听起来是如此之感人,以致在今天,每当我听到一个少女的美妙的声音时,我还是依然为之动心。 由于我对我身边的一切全都不感兴趣,而感兴趣的东西又离我太远,所以总找不到任何一样东西使我的心得到安慰。 当我的处境平静时,它使我感到的痛苦就稍微轻一些,而在我的生活发生狂风暴雨似的剧变时,它就使我不敢期望作为受迫害的无辜者需要得到的温暖的安慰,它经常使我想起我曾经在我的一本著作中说过的话:在命运亨达时,悔恨之心是睡着的,而一旦身处逆境时,它就活跃起来了。 因此必须承认:无论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在另一个世界上,恶人始终是令人感到很难对付的。 我可以这么说,我只有在把我自己看做死人的时候,我才开始感到生活的乐趣;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我要离开的那些事物的真正价值,才开始关心更崇高的事情,好像是一心要提前完成我一直未认真对待的应尽的义务似的。 不过,虽说那些坏蛋利用她所受的杂乱无章和引导无方的教育搞乱了她的头脑,但她善良的心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她的心依然是原来那个样子;她和蔼可亲的性格,她对穷苦人的同情和为人的厚道与愉快开朗及率真的脾气,一点儿也没有改变,甚至到晚年处于贫病交加和遭受各种各样打击的时候,她也始终保持着她善良心灵的宁静,直到临终时依然像她风华正茂时那样快乐。 嫉妒和争风吃醋这些现象,在她所唤起的高尚情操的影响下,从来没有发生过。在她周围的人当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互相诋毁和恶意中伤的情形。 但愿我今后遭遇的,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一个在我的心目中是那么慈爱和重美德的父亲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我的深思,使我深刻反省我自己,从而大大帮助了我保持心灵的宁静,因为我从其中归纳出了这样一个重大的道德原则(这很可能是唯一具有实践意义的原则):我们要避免卷入使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的事情,避免从他人的灾难中获得好处。在这类事情中,如果不尽量避免的话,那么,不论一个人的心地是多么真诚,他迟早都会不知不觉地堕落下去,在行为上做出不公正和邪恶的事情,即使他的心依然是公正的和善良的。 所有的动物对人都存有戒心;它们做得对;但是,一旦它们确信人不伤害它们时,它们就会变得如此之信任人,以致使人感到:除非自己比野蛮人还野蛮,否则就不会滥用它们的信任。 长期和她朝夕相处,过着天真无邪的生活,不仅没有减弱我对她的感情,反而使我更加爱她了,只不过在表达的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我对她更加亲切、更加温存,而更少去追求肉欲之乐,由于我一直称她为“妈妈”,始终以儿子的态度对她,所以我已经把我和她的关系看做是母子关系。我认为,这才是我尽管那么爱她,但并不急于想占有她的真正原因。 我是如此顽强地坚持这种笨办法,以致浪费了许多时间,把脑子弄得越来越糊涂,结果哪一本书也没有看懂,更谈不上彻底明白了。幸亏我及时发现我走错了道路,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因此立刻回头,才没有陷落在迷宫里。 今后,无论我是继续活在世上还是即将死去,我都不能再浪费光阴了。 唉,我以为我真诚地回心转意,今后行端品正似乎就可以使我获得另外一种命运了,然而我的命运早已注定,而且已经开始。当我的心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爱,憧憬着生活中天真和幸福的景象时,我已经临近将给我带来一连串不幸灾难的悲惨时刻了。 只有女人才能给我以巨大的安慰;在我遭受屈辱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什么比一个可爱的女人对我的关心更能减轻我的痛苦了。 这个可怕的场面给我的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致使我发誓:如果我恢复了公民权利,我绝不参加任何内战,永远不在国内用武力去争取自由;无论在个人行动上或言论上,我都不采用同室操戈以兵戎相见的做法。我曾以实际行动证明我在一件极其棘手的事情上遵守了我的誓言。我这种克制的做法,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是值得赞许的。 总之,我认为,如今这个世道,最适用的道德箴言是:要像不倒翁那样不开口为妙。 每一个有头脑的人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它做出自己的解释;是否按照它去做,完全由自己决定,根本谈不上冒犯上帝的问题。 我之所以离开她,恰恰是为了想念她,只有在想她的思绪中才能得到更大的乐趣。 我敢说,只有在我不想占有她的时候,我爱她才爱得最深和最真切。 格姆神甫看问题看得很深;他告诉我:开头这股热乎劲儿,要适可而止,以免以后一松劲儿,就会让人家看出来。“你开头时候的工作,”他告诉我,“是人家衡量你的一把尺子;力气的使用,你开头要悠着点儿,往后才一点一点的多起来。不过,你千万要记住,无论什么事,你必须做得比以前好,而不能比以前差。” 神经衰弱,是幸福的人才得的病。 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大部分是由于我虽易激动但又十分软弱的天性造成的。我的天性难于坚持而易于灰心;它要受到强烈的驱动才能走出悠闲的状态,而稍一感到厌倦,便又懒怠如初,因此,它使我既无大美德,也无大恶行,经常处于我自认为生来就挺适合的优哉游哉的宁静生活,因而不容许我无论是为善还是为恶而走得太远。 上册是在伍顿和特里堡写的,当时的心情怡然自得,非常愉快。我所回忆的往事件件都给我带来新的欢乐;我愈回忆它们,便愈感到新的乐趣。我可以无拘无束地谋篇布局、斟酌词句,直到把文字写得满意为止。今天,我的记忆力和脑子已经衰退,几乎不能工作了,因此,下册的写作是勉力为之的,心中是怀着无限忧伤的。 我的记忆力让我单单地只回忆那些愉快的事情,因而抵消了我只往坏处想的想象力,没有把未来只看作是一片漆黑。 因此我要把话说在前头:凡是已经开始阅读本册的人,我无法担保他们在继续往下读的时候不感到腻烦,除非他们真的想了解一个人和真诚热爱正义与真理。 我感到,而且以后每一想到她都会感到:为义务和美德而做出牺牲固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这种牺牲在心中留下的甜蜜回忆,就是对我的最好的补偿。 这个反对意见虽既简单而又明了,但是,我认为是只有对音乐这门艺术造诣很深的人才能提出来。 我做有益的事情的才能,略有几分,但自吹自擂的本事,却一点儿也没有。 我的论文很成功,并得到了好评;这既使我吃惊,也使我感到飘飘然。 通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为了正确评判一件事物,一个人即使对各门学科都有渊博的知识,但如果对该事物没有专门的研究,那么,他的判断是远不如一个知识有限但对该事物有深入了解的人的判断中肯的。 在我和这几位先生对话的过程中,我发现,而且非常吃惊和深信不疑地发现,虽说学者们的偏见有时候比其他人少,但他们一旦有了偏见,他们就比任何人都更固执地坚持他们的偏见。 他们固然都是饱学之士,但没一个是真正懂音乐的,至少懂的程度还不足以审查我的计划。 我对我自己说:“无论干哪一行,只要我能拔尖,就准定会有人来找我,因此,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成为尖子。一成了尖子,我就会时来运转、诸事亨通、无往而不利的。”我有这种幼稚的想法,不是由于我的头脑出了毛病,而是由于我的懒惰使我这样一厢情愿地想当然。而一想到要奋发图强,就必须做出艰苦的努力,这就使我非常害怕。因此,我就尽量为我的懒惰找借口,想出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我可耻的懒惰习性辩解。 饭后,我又想起了我的那一套老办法。我的衣兜里有一首我在里昂写的献给帕里索的颂诗。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我在朗诵时把这份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三个人都流下了眼泪。 在巴黎不依靠女人,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女人好比曲线,而聪明人就是渐近线。他们不断地接近她们,但永远也挨不到她们。” 一个正直的人的目光总是使那些坏蛋感到惴惴不安的;单单这一点,就足以使维塔利对我怀恨在心了;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对我恨上加恨。 最后,我对她们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在快走出善堂的时候,我差不多把所有这些丑姑娘全都爱上了。我几乎不敢再去听她们晚祷的歌声。但后来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听。我依然觉得她们的歌唱得很好。她们的歌声把她们的容貌装点得如此之美,以致她们一开口演唱,不管我的眼睛看到的样子如何,我都把她们想象成美女。 ……后来,我终于享受到了,但毫不甜蜜。本来是快乐的事情,我却感到不快乐;我好像是有意要把快乐的心情全都抹杀掉似的。不,大自然绝不是单单为了我享乐才生我的。它让我心里渴望得到难以形容的美妙的幸福,但又在我混乱的头脑里放置了损害这种幸福的毒药。 我经常听见他十分冷静地说:“世上的凡人休想惹得我生气。”他风流倜傥,但不沉湎女色;他同女人们游玩,就如同跟小孩子们游玩一样。 如果他的做法不过分,他也许能够成功,但是,维塔利另有图谋,一心想逼我走人,结果他成功了。 自此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再见到过他,以致使我失去了我的作品应当为我赢得的荣誉和应得的报酬;我的时间,我的劳动,我的愁苦,我的疾病和我为了治病所花的钱,全都由我自己承担,而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好处或补偿。 有一天晚上,我从外面回家,收到了那封告诉这个消息的信。我拿起信来就想拆开,急得手都发抖了,但突然一下心里却责怪我自己干吗这么着急。“唉,怎么啦!”我羞愧地对自己说道,“我让-雅克难道就为了几个钱的事儿急成这个样子吗?”于是我马上把信放在壁炉台上,脱下衣服,安安静静地躺下,睡得比平时还香。第二天早晨很晚才起床,也没有想起那封信,直到穿衣服的时候才看见它。 我早就说过,而且也确实体验到:真正的乐趣,不是文字所能描写的。 如果我能像摆脱他人的议论的束缚那样摆脱友谊的束缚,我的计划就一定成功了。 如果我在某件事情上又听从他人议论的话,我以后无论什么事情都将听别人的摆布了。我要始终保持我的本色,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不会因为按照我选择的职业穿扮而感到羞愧。 我以微弱到他们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向他们说道:“你们这些冥顽不灵的人呀,你们天天抱怨大自然对你们不好,其实,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痛苦都是你们自己造成的。” 这个称号是我的朋友们给我的,接着,公众也仿效我的朋友给予我这个称号,但后来由于我太配享有这个称号,反而失去了这个称号。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感到:值得受人尊敬的人所表示的敬意,在他人心中产生的影响,比虚荣心所产生的影响更加令人受到振奋和激励。 我发现,所有一切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政治上。不论从什么角度看,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是他们的政府的性质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就成为什么样的人的(6)。 我这部《忏悔录》,既不准备在我在世之时发表,也不准备在有关的人在世之时发表。如果我的命运和这部著作能由我做主的话,它应当在我和他们死后很久以后才发表。 ...

一月 1, 2025 · 1 分钟 · anoya

摘录-《我的简史》

某人一度说过科学家和妓女都为自己享受的工作得到报酬。 我觉得特别要包括这两种概念:一是所谓的“历史求和”,这是这样一种概念,即宇宙不仅只有一个历史。说得准确些,宇宙有每种可能的历史集合,而所有这些历史都是同等实在的(且不管所谓实在是什么意思)。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一艘太空飞船必须以低于光的局部速度旅行,并且遵循所谓的“类时路径”通过时空。 因此,我认为值得去研究:物理定律是否允许时间旅行。 信息并没有丢失,不过不以有用的方式返回。 这样,人们能够用专业术语将这问题表述为:时空允许闭合的类时曲线,也就是一次次回到它的出发点的类时曲线吗? 我们把时间变成空间中的一个方向,这就回避了“时间具有开端”这样一个科学和哲学的困难。 我早年的研究证明了经典广义相对论在大爆炸和黑洞奇点处崩溃。

一月 1, 2025 · 1 分钟 · anoya

摘录-《悉达多》

那不过是逃避‘我’,是暂时从‘我’的折磨中逃出来,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暂时麻醉。 我时常问:会有那么一天,乔文达听凭自己的心声,独自迈步前行吗?你看,你现在成了男子汉,选择了自己的路。愿你始终跟随他,哦,我的朋友!愿你寻得解脱!” 世尊道,“你能言善道,我的朋友。要提防不要太过聪明!” 他驻足,旋即又从这种思绪跃至另一种新的思绪中:“我对自己一无所知。 “哦,”他深吸了口气,释然道,“我不会再让悉达多溜走!不会再让阿特曼和尘世疾苦成为我思想和生命的中心。我再也不会为寻找废墟后的秘密而扼杀自己,肢解自己。无论是《瑜伽吠陀》《阿达婆吠陀》[1],还是其他任何教义我都不再修习。我不再苦修。我要拜自己为师。我要认识自己,认识神秘的悉达多。” 可是他,悉达多,他属于哪里?和谁分享生活?说谁的话? 他感到:这是苏醒的最后颤栗,分娩的最后痉挛。 这位疾步之人心想,“如果一个人要在一本书中探寻意义,他便会逐字逐句去阅读它,研习它,爱它;他不会忽视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把它们看作表象,看作偶然和毫无价值的皮毛。可我哪,我这个有意研读世界之书、自我存在之书的人,却预先爱上一个臆想的意义。我忽视了书中的语词。我把现象世界看作虚妄。我视眼目所见、唇齿所尝的仅为没有价值而表面的偶然之物。不,这些都已过去。我已苏生。我切实已苏生。今天即是我的生日。” 迦摩罗的嘴唇固然美艳嫣红,但你若试图违背迦摩罗的意愿去强吻它,便不会得到一丝甜蜜。 他的运气是,和商人相比,他的冷静沉着更胜一筹。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他懂得倾听的艺术,善解人意。“ 勤学的悉达多,你要明白:情爱可以乞得,可以购买,可以受馈,也可在陋巷觅得,却唯独不能强夺。 悉达多则视一切如游戏。他努力学习规则,内容他并不记挂于心。 “尘世生活其实简单。” 你看,迦摩罗,如果你将一粒石子投入水中,石子会沿着最短的路径沉入水底。恰如悉达多有了目标并下定决心。悉达多什么都不做,他等待、思考、斋戒。他穿行于尘世万物间正如石子飞入水底——不必费力,无需挣扎;他自会被指引,他任凭自己沉落。目标会指引他,因为他禁止任何干扰目标的事情进入他的灵魂。这是悉达多做沙门时学到的。愚人们称其为魔法。愚人以为此乃魔鬼所为。其实,魔鬼无所作为,魔鬼并不存在。每个人都能施展法术。每个人都能实现目标,如果他会思考、等待、斋戒。” 而迦摩罗则教会他,不付出情欲就难收获情欲这一《爱经》的根本。 不,我不愿放弃你芳唇间任何一滴甜蜜。你也不该放弃我的吻! 悉达多从未如此明白,性和死是如此相近。 为重新成为孩子,为从头再来,我必须变蠢、习恶、犯错。必须经历厌恶、失望、痛苦。 像你我这类人大概都不会爱。如孩童般的世人才会爱。这是他们的秘密。” 可今天他还年轻,还是个孩子。今天,他是快乐崭新的悉达多。 你随时可抵达内心安静庇护的一隅,如同回家。我亦如此。只有少数人才有这样的内心,尽管人人都可习得。” 他笑了。我的命运真奇特!不断堕落,直到空洞、赤裸、愚蠢地立于世间。可他并不伤感。不,他甚至想大笑,笑古怪愚蠢的世界。“ 大多数人,迦摩罗,仿佛一片落叶,在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有的人,极少数,如同天际之星,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没有风能动摇他,他内心自有律法和轨道。在我认识的沙门和贤士中,有一位即是如此。他是一位功德圆满的觉者,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就是乔达摩,世尊佛陀,那位宣法之人。 人一旦战胜时间,放逐时间,一切世上的苦难与仇恨不就被战胜,被放逐了? “我知道。你不强迫他,不打他,不控制他,因为你知道柔胜于刚,水胜于石,爱胜于暴。很好,我赞赏你。可你不强迫不责罚的主张,难道不是一种过失?难道你没有用爱束缚他?没有每天用善和忍,令他羞愧为难?你难道没有强迫这自大放肆的孩子,同两个视米为佳肴的老家伙住在茅舍里?老人的思想可不会与孩子相同。他们心境苍老平静,连步态都跟孩子不同。难道这一切不是对孩子的强迫和惩罚?” 你一定笑话我这种说法,乔文达,对于我来说,爱乃头等要务。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但我所学最多的,是跟随这条河和我的前辈,船夫瓦稣迪瓦。他是位质朴的人,并非哲人,但他对运命的深解有如乔达摩。他是完人,圣人。” 他们倾听河水温柔的合唱。悉达多凝视水面,望见流动的水上浮现出许多画面:他看见孤单的父亲哀念着儿子,孤单的自己囚禁在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中;他看见孤单年少的儿子贪婪地疾进在炽烈的欲望之路上。每个人都奔向目标,被折磨,受苦难。河水痛苦地歌唱着,充满渴望地歌唱着,不断涌向目标,如泣如诉。 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 有些人不断变化,着各式衣装,我亦如此。

一月 1, 2025 · 1 分钟 · ano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