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感到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不会突然间就变成仇恨,当然真正的喜悦也不会转变成痛苦。如我说过的一样,即使在你开悟之前——在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之前,你可能会短暂地感到真正的喜悦、真正的爱或者深沉的内在平静。

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恰恰相反,如果内心的平和是以意识水平的下降作为代价,如果获得宁静的代价是变得缺乏生命力与警觉性的话,那它们就不值得拥有。

当思维与智力联结起来时,它将会变成一个多么伟大的工具。

当思维空白出现时,感受爱、喜悦或短暂的宁静都是有可能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当感受到极大美感、极度恐惧或体力受到极度挑战时,才能引起思维的暂时失语,这时,思维空白才会产生。当这种思维空白产生时,突然,你就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状态中,有一种微妙却很强烈的喜悦、爱与平和。

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的情绪认同之中,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

注意:如果思维被正确利用的话,它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当,它的危害则相当大。准确地说,不是你利用思维的方式不对——基本上你根本没有利用它,而是它在利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思维、你的大脑,其实这只是种幻觉,这个工具已然控制了你。

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小我”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这里,我所指的是虚假的自我,它是我们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而产生的。

每次,当你在思维中创造空白时,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更强。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

它是你的本质,只有当你感觉到临在时,你才会立即领会到“我是”的真谛。

除非你停止从思维认同中获取你的自我感,否则你将不会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只有停止思维认同,你的思维才会丧失它的力量,本体才会以你原来的本性显露出来。

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由于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此种痛苦,而我们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然后,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你同样还会认识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如美貌、爱情、创造力、欢乐、内在的宁静等,都来自大脑之外。你开始觉醒了。

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

换句话说,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

如果你不想再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痛苦,不想再增加你心中过去的痛苦,那么请你不要再创造时间,或者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

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成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比如,我观察到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人,更容易从言语上或身体上遭受其他愤怒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攻击。这是因为他们散发着强烈的愤怒波动,被某人无意识地接收,从而引爆了这个人自己内心潜伏的愤怒。

佛陀说人类的痛苦源于欲望或贪婪,如果你要摆脱痛苦,你就必须摆脱欲望。

不是引用佛的话,而是变成佛,成为觉醒的人,这才是“佛”这个词的含义。

研究显示,强烈的情感甚至会导致身体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代表着情绪的身体层面或物质层面。当然,你通常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维模式,通常只有通过观察你的情感,你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

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活力。

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

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

停止创造当下的痛苦并且瓦解过去的痛苦——这是我下面将要谈的内容。

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你是谁的终极真理,而是你当时思维状态的相对真实。

那个声音不停地在评论、推测、批判、比较、抱怨、选择好恶等。这种声音可能与你当下所在的情况无关,它可能是关于过去或未来的一些事情,它可能是在回忆往昔,或是在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它经常想象事情可能会出差错,或产生不利的后果,这就是杞人忧天。

这就是我说的“观察思考者”的含义,换句话说: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一旦你被痛苦所控制,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

请你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

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

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相伴。

一旦你不再认同你的思维,不管你是对还是错,对于你的自我感觉来说都没有区别,所以那种迫切希望胜过对方的欲望,以及深深地希望自己是正确的那种无意识状态(其实是某种形式的暴力)将会消失。

因为死亡来临时,会带走所有不能代表你的东西。生命的秘密在于:“在你死亡之前死亡”——并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死亡。

因此,一旦你认识到无意识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认同(当然还包括情感认同),你就可以逐步走出这个阴影了。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

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注定要在世上走一遭,好完成一个深刻的内在转变。

禅宗的传统里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若非当下,何时?”

请把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作为一种习惯,当不需要关注过去和未来时,把你的注意力从它们之中解放出来。

请多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至少像你关注让你有反应的人或事情一样。

这时,另外一个不属于思维的东西就来临了:观察者的临在。

这样你将会感觉到一些比你所有观察到的更为有力量的东西:在思维背后,那个宁静的、观察的临在本身——宁静的观察者。

当然可以,但是你不会去幻想未来有任何事情或任何人将拯救你或使你开心。

尊重每一件事,却又不在乎这一切。

身体形式有生和死,但是你意识到了处于形式之下的永恒的东西。你知道真理是不会受到威胁的。

开悟的人通常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但是他们对时间的关注仍然同时进行着。换句话说,他们会继续利用钟表时间,但是他们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

找到通向生命的窄门,那就是所谓的当下。

就你的生活情境而言,你可能还是需要得到或要求一些东西,因为这是一个有形有相的、有得有失的世界。

所以,你应该随时为新的事物或问题的解决方案腾出一定的空间,这样你就会发现在生活情境之下的生命。

当这变为你的存在状态时,你怎会不取得成功呢?你已经成功了。

这样钟表时间就变成了心理时间。这时,你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场奇妙的探险,它变成了一个为了达到目标、获得成就的强迫性需要。你不会再看到路边的花朵或闻到它的芬芳,也不会觉察到存在于当下的围绕着你生命的美丽和奇迹。

还有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类在疯狂之下是有理智的,而现在你就可以找到一些治疗和拯救方法。

尤有甚之,任何消极的内心状态都是具有传染性的: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

你的压力很大吗?你是否太忙于进入未来,而把当下变成你达到未来目标的手段?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

许多人在他们的思维中陷得太深,所以自然界的美丽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将你的注意力导向内在,观察你的内心所发生的事情。你的大脑在创造什么样的思维?你有何感觉?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体上。你有紧张的感觉吗?一旦你发现了一些低度、不安的背景噪声,请观察你以何种方式回避、抗拒或否认生命来否定当下。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与相关的人谈话,全面地表达你的感受,或者摆脱由你思维所创造的消极观点,因为你的负面思维除了加强你虚假的自我感之外不会有任何好处,承认它的无益处是非常重要的。

这简直令人无法相信,但这却又是一个事实:人类是一个精神失常并且非常病态的物种。这不是批判,而是事实。

或者,索性丢下所有的事情安静地在公园的长凳上坐着。但是,当你这样做时,请观察你的思维。它可能会说:“你应该去工作。你正在浪费时间。”请观察你的思维,并冲着它微笑。

在你寻求真理时,请不要将注意力移到别处,因为只有在你的身体内,你才能找到真理。

转化是通过身体而不是远离身体来完成的。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你很难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联结时,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有意识的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冥想方式,它会逐渐使你与你的身体相联结。

我们可以这样说:别用你的大脑思考问题,而是用你的身体去思考问题。

如果你能感受得到自己的情绪,就离你的内在身体不远了。但如果你主要是认同你的思维,这种距离就比较大了。在你进入内在身体之前,你需要将意识带进你的情绪之中。

记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不是幸福。比如,当你深爱的人去世,或者你感到死亡正在向你靠近,你绝不会感到幸福,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你可能会悲伤和流泪,但是如果你放弃了抗拒,在你的悲伤下面你就会感觉到深深的宁静与安详以及神圣的存在。这就是存在的彰显,这就是内心的平静,这种善没有对立面。

与一个开悟的人相处并不容易,小我会很容易地发现它面临巨大的威胁。

下次当你说“我与这个人完全没有共同点”时,请记住,你与他有很大的共同性:几年后——两年或七十年后,你们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你们都会成为腐烂的尸体,然后化为尘土,一无所有。这个现实很残忍。这是消极的思维吗?不,不是的,这是事实。为什么不正视它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和所有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通过承认万物的本然,接受这些事实,你的内心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超越好与坏的喜悦。这就是本体的喜悦,上帝的宁静。

极限情况包括灾难、暴动、巨大的损失或你的个人世界的毁灭等。

临在是关键,当下时刻是关键。